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有什么重大意义(解密屠呦呦重大发现及其意义)
6月初,中国之声特别专栏《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讲述了茅以升、屠呦呦的事迹。今天,小九就带你回顾屠呦呦改变人类历史的故事。
一、“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屠呦呦的名字取自于《诗经·小雅》——“哟哟鹿鸣,食野之苹。”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父亲将美好的希望给予她,希望她能像“青青蒿草”一样,茁壮地成长。
16岁时,屠呦呦不幸感染了肺结核,调理了2年多身体才逐渐恢复。祸之福所依,这次生病经历给屠呦呦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她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认为,学医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能帮助更多的人,两全其美。从那以后,屠呦呦便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一心向医药学进取。
图:幼年的屠呦呦与母亲
1951年,屠呦呦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进入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学习。
经过几年的勤奋学习,1955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并被分配到了「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加工作期间,她获得了宝贵的培训机会,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为日后从事抗疟项目打下了扎实基础。
面对工作上的艰难险阻,屠呦呦从来不退缩。
1972年,北京东直门医院迎来一批疟疾病人,科学人员接到了试药任务。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作为研发抗疟新药课题组组长,屠呦呦身先士卒,表示“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然而,抗疟疾药的研发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后,屠呦呦把目光锁定在中药“青蒿”身上。
屠呦呦发现,在小鼠实验中,青蒿可以有效抑制疟疾,最高抑制率达到68%,但这种抑制效果并不稳定。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屠呦呦反复试验,并主动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
在首次临床观察中,青蒿素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屠呦呦不死心,又做了新的尝试。经过仔细思考,她用胶囊装青蒿素药物单体原粉,再一次进行临床试验。
最终,她成功了!青蒿素胶囊的疗效与实验结果一致!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创造了中国人医学领域的历史。
二、屠呦呦的伟大,是人类高度的伟大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发的严重疾病,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口渴、恶心、呕吐、腹泻等。疟原虫寄生在人的血液中,传播途径主要是蚊子叮咬,输血传播也是传播途径之一,但比较罕见。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2亿人感染疟疾,超过40万人因此死亡,从古到今,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虽然人类没有放弃与疟疾的抗争,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际上消灭疟疾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疟疾再度肆虐,尤其是非洲地区。
直到青蒿素的诞生,才给抗疟药物带来了转机。
2001年,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疗法)被世卫组织推荐为疟疾的首选方案。3年后,青蒿素成为了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
据《柳叶刀》统计,青蒿素复方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恶性疟疾,治愈率高达97%。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扬·安德森也表示,青蒿素的出现,让全球疟疾死亡率在过去10年间下降了50%,感染率下降了40%,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图:非洲的疟疾诊所
争议:青蒿素归功于中医还是西医?
在肯定青蒿素为全球抗击疟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一个争论也不断出现——青蒿素是西药还是中药?
许多人认为青蒿素是西药,因为青蒿素的分子结构清楚、质量可控、疗效明确,经过系统的动物、临床试验,生产符合西药标准。而在中医典籍中,记载的都是动物、植物、矿物的一部分,没有任何分子。
其次,临床医生使用青蒿素时,也不需要任何中医理论的指导,从青蒿素的市场占有率来看,虽然中国发现了青蒿素,但由于很多药企达不到国际制药标准,所以占有率不到1%。因此,这些人认为青蒿素属于西药。
也有些人认为青蒿素是中药。屠呦呦团队的灵感源于我国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治疟病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最终,他们从与传统中药青蒿类似的植物黄花蒿中分离得到天然的青蒿素,因此青蒿素属于中药。
然而,你知道屠呦呦本人是怎么想的吗?在屠呦呦看来,“青蒿素是传统中医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在瑞典发表演讲时,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辛苦结晶,学科交叉为研究提供了准备。在研究过程中,历代中医药典籍、名老中医方剂和中药,为发掘青蒿素提供了灵感。在临床试验和研究中,西医为青蒿素的应用提供了实际帮助。
最后,屠呦呦指出:“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总而言之,青蒿素的发现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西医和中医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