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就业方向有哪些,国际商务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国际商务专业呢,也是现在很热门的一个专业呢。尤其是一些财经类院校,除了金融、会计和工商管理,这个专业的报考人数也在逐年递增。
今天呢,我们就针对这个专业给大家进行一个介绍。
我是育明考研咨询师,欢迎大家阅读和关注哦!
一、国际商务专业简介
国际商务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当代国际商务理论和国际商务专业技能,熟练应用英语和现代信息技术,通晓国际商务环境和规则,尤其熟悉跨国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可以在国内企业、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咨询机构和政府部门等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跨国企业经营管理、国际商务营销、国际商务谈判等实际业务以及策划、咨询和管理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学生要求掌握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系统掌握国际商务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国际商务惯例和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际经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能力;具备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突出的适应英语工作环境的综合能力。
二、金融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可在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金融机构、企业及其他机构从事金融产品研发、风险管理、资产定价及其他金融业务与管理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金融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国际商务专业主要有专业英语、管理学理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国际经济学、财政管理、国际营销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货币银行学、国际营销学、中国对外贸易等必修课程。
西方经济史、国际商务英语、国际金融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发展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外贸管理法、国际税法、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投资法、电子商务、中国对外贸易、WTO专题、证券市场概论、财税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国际信贷与结算、欧洲联盟法、国际技术转让、商业伦理、心理学、社会学、海商法、审计学与审计法、公共关系学、合同法、公司法、组织行为学等选修课程。
四、就业前景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快,对外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对拥有国际贸易知识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硕士生专业知识水平较高,还对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涉外企业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知识有所涉猎,未来其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国际商务专业的优秀硕士毕业生可以在对外方向的公司工作、外贸公司、外资公司、进出口行业、物流相关行业等,从事进出口工作、外贸跟单、外贸单证、进出口报关报检、国际货代、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管理等岗位的工作,也可以从事人力资源、物流管理等方向的工作。
五、就业方向
国际商务经营与管理方向主要培养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与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必须能熟练地使用一门外国语言进行国际商务沟通,胜任在跨国公司、外向型企业、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从事国际化商务活动策划、经营和管理工作。
国际投资管理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处理政府和企业进行国际投资方面的业务技能、投资的组织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能胜任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投资的经营与管理工作。
国际会展经营与管理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各类会展的策划设计、预算评估、运营管理的专门管理人才。必须能熟练地使用一门外国语言和国际展会的主办方、参展商进行沟通,胜任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展览公司等部门从事会展的经营与管理工作。
六、考研院校推荐
1、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
学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被确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和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2、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工程院由著名华人金融工程家田国强担任院长,从2004年起,启动“金融工程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该项目得到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立项,进而于2006年底被列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通过引进海外人才,参照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教学管理规范、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实践教学改革,结合中国的实际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系统地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将金融工程院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有影响力的金融工程院。如今的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工程院与复旦大学金融工程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大学金融工程院一道,并称为“沪上四大金融工程院”。
2、东北财经大学
自建院以来,学院禀承“经邦济世,学本求真”的院训,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与国内外保持了紧密的学术交流关系。学院目前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中11人为博士生导师,16人具有教授职称,7人具有副教授职称。在学历结构上,具有博士学位17人,博士生7人,2人进入国内一流研究机构做博士后研究。此外,有16人曾在国外访学。学院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质量优异,多名教师被省、市及学校授予“教学名师”称号,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创作了出色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