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养生重点是什么
前言:阳历每年2月18日前后为雨水节气。雨水,表明双层含意,一是天气回暖,降雨量日益增多了,二是在降雨方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得多。倘若雨水养生,那样雨水节气养生重点是什么?雨水节气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呢?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雨水节气养生重点是什么
一. 要防冻保暖,固护阳气
雨水季节的日均值气温较低,华北地区都还没进到气象学里的春天,大家都还没脱掉冬装,这时保暖防冻仍是养生防病的第一要务。这个时候严寒的特点是“冻人不冻物”,早晨外出,依然会觉得寒气袭人,但河流的风雪逐渐溶化,放到室外物品都不容易封冻了。
俗话说“春捂秋冻”,在初春的雨水节气里更要注意“春捂”。捂的要点通常是捂脚、捂腹、捂头。
捂脚:寒从脚下起,穿厚一点的鞋或晚脱几日秋裤,比上身多穿两件衣服更能祛除湿邪,维护阳气。
捂腹:是指胃脘不必受凉,能够穿一件背心,尤其是脾胃气虚、脾胃虚寒的人更要注意腹部保暖,否则很容易产生腹泻。小腹着凉后可以在下腹贴一贴暖脐膏、喝些姜水,或敷着“热宝宝”来驱除凉气。
捂头:“头为诸阳之会”,雨水节气,凉气未消而春气初萌,春寒料峭,这时出门最好戴帽或是围脖,特别是老人,更要注意头部保暖,防止湿邪直穿,损害阳气。
此外春捂还可以延伸到饮食上,防止摄取寒凉的食物,例如凉水、冷食、甜瓜、生梨等寒性水果,更千万不要应用寒性的中药或是偏方。
二. 要调摄情绪,缓解肝气
《黄帝内经》强调:“喜怒不节则伤脏”。表明情绪不用控制会损伤脏腑功能。从总体上是: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愁肺、恐伤肾。
春天五行属木,内要于肝部。立春以后,阳气渐起,在外则蔓草萌芽,以内则肝气渐旺,这时大家容易情绪变化,有的人甚至常常心烦气躁。特别是焦虑和抑郁患者的病情,更容易波动。
因而,在雨水季节调节心情相当重要,最好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假如一时达不到这种境界,也要做到平心静气,真诚待人,不斤斤计较。建议多开展户外活动,多和人交流,以达到气血安和,脏腑均值,阴平阳秘。
三. 要增加运动,升阳养血
提到养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吃些什么偏方、药膳。其实,最好的养生办法就是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人体健康的源动力。从中医的角度看,阳气为生命之本,阳气升发,活力自然就充沛。而一切体育竞赛都要浑身上下、内外的参加,可以起到表达阳气,打通经络,推动气血运行的功效,还能改善消化,促进基础代谢,滋润五脏六腑,愉悦身心,进而抵达内外兼顾,身心兼具效果,从整体更改人的生活品质。例如跑步,就牵涉到肌肉、筋骨、精神、信念、气场等因素。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肾藏相火,心主神,肺主气,司吸气,所以运动利于五脏。
对于雨水季节适合什么活动,实际得融合每个人实际情况,需看兴趣、看体质、看年龄。把兴趣放在第一位是由于,大家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喜欢的户外活动,一来身心愉悦,二来容易坚持,也更容易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第二就是看健康状况,例如心肺功能不好的人,肯定不能开展猛烈对抗的活动。失眠的人,睡觉前不适合做过多体育竞赛。
较为推崇的是跑步和太极,这几种运动都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装备,对场所规定也不高,关键是要配合上呼吸吐纳,适合任何年纪的朋友。
雨水节气养生常见问题
留意穿衣保暖
雨水节气之后,温度逐渐回暖,湿度逐渐升高,但冷空气活动仍较经常,因此迟早依然较冷。这个时候仍旧注意保暖,不要急着减衣,尤其是老人和儿童也不要经常调整衣服,要注意足、腹部的保暖。
饮食有效预防上火
雨水节气迟早较冷,风邪渐增,大家容易出现口干口渴和上火的状况,这个时候平常应多喝温水,晨起可用温水冲一杯蜂蜜水,因气温还比较严寒不宜太早引入凉茶。平常饮食以少油腻多清淡为主,多吃些蔬菜和水果,针对肝火旺的人多吃些山药、地瓜、紫薯等根茎类蔬菜,以清蒸或熬粥的形式可以起到舒肝之用。
调节起居规律生活
晨起夜睡总的原则是:跟太阳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要保持规律生活的习惯,夜里别熬夜,早上不要懒床,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有利于合理的预防春困。如有需要下午可睡个午觉,但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为宜。不然睡的时长越长越无精打采。
运动要适度
雨水仍是初春节令,迟早依然比较严寒,雾水大,不宜于做过度激烈的运动,避免因体内动能(中气)耗费过于而失去对肝气控制,造成肝气过剩而出现发热、上火等不适。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让肝气渐渐地升高。但因为雨水许多,尽量不要太早晨练,一些喜爱早上五六点钟就醒来锻练的中老年人应晚些外出,最好与太阳同醒来,在温度稍大时进行一些柔和的锻练。
谨防过敏
春季晴朗风大,紫外光提高,空气中过敏源增加,花粉指数较高,有些花粉颗粒不大,很容易随着清风在空气中飘扬,过敏性皮肤接触后,就能引起病症。针对容易过敏的人群来说,出门要注意戴口罩,出游踏春,尽量设在花粉指数最少时,如早晨、晚上,或绵绵春雨之后;既非得要出门,回家后要换上整洁衣服;饮食上要少吃河虾、海鲜及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