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为什么叫台风 为什么要给台风起名字
“台风”这个词,应是来自于英译。英语中,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洋面上生成的热带风暴称为typhoon,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取其音,便译成了“台风”。英语词汇typhoon其实也不是英语本土词汇,它是模拟了粤语中的“大风”才产生的。在粤语中,大级别的风灾,都称为“大风”,粤语发音:tai fung。200年前,第一位来华的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编纂过一本《广东省土话字汇》,其中就收录了“大风”这个词汇并标注了粤语读音,他还进一步推断说,英文typhoon的词源就是粤语“大风”。“台风”一词原来是这么来的。总结一下:先有粤语“大风”(tai fung),英语据此创造typhoon,转译成汉语后,最终形成“台风”这个词汇。
台风名称的由来
一、国际台风命名系统
台风名称是由国际气象组织(WMO)发起的国际台风命名系统来确定的,该系统由WM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全球台风委员会(GFC)共同组成。该系统由WMO和GFC共同确定,其中WMO负责台风的科学研究,GFC负责台风的实际应用。
二、台风命名的方式
台风命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每年从A开始,每个字母可以有多个台风,例如,2020年的台风名称就是从A开始的,依次是“Atsani”、“Bavi”、“Cimaron”等等。另一种是按照不同地区的语言,比如日本台风名称通常是日本汉字,中国台风名称通常是汉字,韩国台风名称通常是韩文,而英国台风名称通常是英文。
三、台风命名的历史渊源
台风命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台风名称通常是一些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名字,比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泰坦尼克”,古罗马神话中的“赫克托”等。而现代台风名称大多是从某个地区的语言中获得的,比如日本台风名称就是从日语中获得的,中国台风名称就是从汉语中获得的,韩国台风名称就是从韩语中获得的,英国台风名称就是从英语中获得的。
为啥要给台风命名?
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当然,这只是一个戏说,真正必须给台风命名的主要原因,一是台风的危害大,需要引起人们足够重视;二是台风生命史长,海面上经常同时出现多个台风。就拿我国来说,每年台风季,都有几十个台风生成,并且至少有三分之一左右会登陆我国,气象部门要密切监测它的动向,发出预报预警。
正因为这一点,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我国气象部门从1959年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强度比较弱的热带气旋,我们一般称为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因为它们强度不高,生命史也较短,编号的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