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宰相和丞相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古代丞相和宰相之间是有一定的概念区别,比如丞相肯定是宰相,但是宰相却未必是丞相。丞相是中国古代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名称,属于一个具体的官职,主要是服主皇帝。宰相是中国古代的高级行政长官代表着权力的象征,但每一个不同的朝代,有一些官职都可以直接被称之为宰相。
汉朝
在汉朝时期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全部都可以被称之为是百官之首,因此在大家的心目中都属于宰相。在进入到东汉时期,因为刘秀特别选择设立尚书台,在这里其实人们也会知道,尚书令这必然也是德高望重之人,属于是一个隐形的宰相。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每一个不同的时代,对于宰相的规定会有所区别,并不能够一概而论。
隋唐
在进入到隋唐时代时,就已经开始创建三省六部制。这就意味着三省的长官必然就是高高在上之人,可以称之为宰相。尚书令可以直接统领6部,本身就是一个手中拥有着众多权力的宰相。李世民之前就曾经当过尚书令,后来在成为皇帝之后,为了避讳,因此就选择取消尚书令,而在当时尚书令的权力比较大,可以说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怪李世民在最终能够有机会成为人上人成为皇帝。
元代
在进入到元代之后,这里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会专门的去设置中书省总理政务,而在这一个部门也会有一个领导,这位领导就会被称之为中书令,这一个领导其实会有限制性,基本上全部都是皇太子兼任,而且是长时间的一种虚位,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利,不过属于名义上的宰相。在中书令之下还会专门的去设置左、右丞,这些就不是名义上的宰相,而是真正的宰相拥有实际的权利,而且还可以参加政治讨论,同样也可以行使自己的职权。所以在每一个朝代都会有一定的区别,还是需要选择相对应的去分析。